採收藍草是個費時費工的辛苦工作,從藍草到藍泥,再染成藍布,製作成作品,每一步都馬虎不得。一個看似簡單的藍染提包,甚至只是一條手帕,背後都有許多需要投入的心思和時間,是消費者所看不見的。
藍草有許多種類,目前工作室以種植木藍為主,木藍因葉片較小,又稱為小菁,屬於豆科植物,適合種植於日照充足的平地,屏東的氣候很適合木藍生長,若照顧得宜,藍靛素含量高,是優質的藍靛原料植物。
採收藍草必須在植物成熟開花之前完成,否則開花結實後,不僅剪枝取葉麻煩,也會因藍靛素減少而影響藍泥品質。此外,必須在清晨露水未乾時採收,避免葉片萎凋。採收後剪枝,取其莖葉,在此三言兩語帶過,但其實是最耗費時間的工作。
我們以浸水沈澱法製靛,將木藍莖葉裝入大塑膠桶中,注滿清水,上置重物,使莖葉完全浸泡在水中。藍草浸泡後,會溶出水溶性原靛素,期間必須適時翻攪,使藍草的色素完全溶出,浸液會逐漸轉為青綠色。
浸泡時間需視氣溫及浸葉量而定,約一至二日,這是一項需要實務經驗判斷的工作,若浸泡過久,會使色素因發酵而分解,不僅製成量減少,也會影響色澤,要生產優質的藍泥,必須靠長年經驗的積累。
浸泡完成後,取出腐葉,過濾出浸液,準備進行打藍的工作。
取葉重2%~2.5%的消石灰(熟石灰),加少許水攪拌成石灰乳,消石灰比例需視藍草品質及色素含量的季節性差異而調整。石灰乳徐徐倒入浸液中,並快速攪打,使水溶性原靛素與石灰乳結合,同時因攪拌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泡沫,接觸空氣氧化後轉變為非溶性藍靛素。此時,泡沫會逐漸增加,且顏色越來越鮮藍。持續攪打至泡沫不再增加,逐漸消失後,即可停止,攪拌歷時約為30~40分鐘。
靜置一晚,使非溶性藍靛素沈澱於底層,隔日將上方黃茶色澄液倒出,以粗胚布過濾底層的藍色沈澱液,即可得膏狀藍靛染料。
染料十分珍貴,採收100公斤的藍草,只能製成10公斤的藍泥,且曠時費工,雖然製成效率不如化學染料,但製作過程中,能更深刻觀察體會到天然色素氧化還原的奇妙變化,尤其在打藍時,藍天碧海都無法比擬的鮮藍泡沫,美得無法以言語形容,一切的辛苦便都值得了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